贝壳电子书 > 期刊杂志电子书 > 长江文艺 2004年第11期 >

第7章

长江文艺 2004年第11期-第7章

小说: 长江文艺 2004年第11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食堂的窗口排着队。当他临近窗口时,厂长急匆匆地来了,他刚刚开完厂长办公会,吃完饭接着还要赶到银行去谈贷款的事。厂长年龄不过四十,比沈大为要小,用沈大为在车间里开玩笑的话说,比他小一个放牛娃。但因为厂里效益不好,厂长整天都心事重重地忙着,忙得头发都有点花白了。厂长进了食堂就站在他后面。他让厂长站到前面来。
  “厂长,您,您先买,您还有事呢。”
  “不,你买,你买。”
  “您您,您先买,我没事。”
  说着他就闪开,站到厂长后面去了。厂长有些感谢地朝他点点头。连说不好意思不好意思,就买了饭走了。
  他以为厂长是认识他的,现在才知道不是那么回事。车间主任张林在回车间后还特意走到他跟前说,厂长刚才让我一定跟你解释一下,他让你不要见外,厂长后来才感觉到是见过你的。
  “没什么没什么,我们老百姓一个,忘了就忘了,我怎么会见外呢。”
  沈大为从正在检修的机器旁边探出头,他一边说,一边还直摆手。张林也笑笑说不过你这人长得也确实没什么特点,不大好记,像老黄,别看有点秃顶,可是大家都知道他。
  “我哪能和老黄比,我从小就长着一副老百姓的样,读小学的时候,人家的理想都是工程师文学家什么的,老师问我,我就说普通老百姓,这就是我的理想。”
  沈大为倒没有怎么在意。倒是张林有些不好意思。张林忙安慰他说,也不能这么说,说不定哪天你也成名人了呢。沈大为马上摇摇头。
  “我都快五十的人了,一个工人,成什么名人,能把老百姓做好就满意了。”
  张林愣愣神说,说不定哪天时来运转,这世界,什么样的奇迹没有。
  张林这么说,只是随意敷衍,谁会料到真的就出了奇迹呢
  
  三
  
  沈大为的出名,可说是既偶然又仿佛预谋已久。
  事实上,过了四十五岁之后,沈大为已经准备着退休了。他所在的工厂是一个历史悠久但却缺乏效益的大厂,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起,这个厂就像一只死而不僵的百足之虫,换了一任又一任的厂长,想了一个又一个的办法,可就是不见起色。看着不行了,厂里就把厂区后门靠近新开辟的机场大道一侧那片空地给卖了。那片空地,原来是留着给职工做宿舍的,现在肯定是拿不出这笔钱来,于是就通过拍卖的方式高价卖给了一个房屋开发商。卖地的钱,让这个厂苟延残喘地活着。
  这一年,来了一个励精图治的新厂长叫董强,就是在厂长办公室门口问沈大为找谁的那个新厂长董强。董强作了几个月的调研以后,砍出的第一刀就是减员。凡四十五岁以上的工人,女的一律退休,男的可退可不退,但最迟不能到五十岁。最后还留了一个尾巴,就是特殊人才或者岗位需要的人才,可以暂时留下来。沈大为也许是太平常了,他的名字据说最早就被列入退下的名单之中。
  沈大为人虽然平常,但人缘奇好。他从没和人过不去,人家也从不和他过不去。厂里一帮与他年龄相近的男人,在厂里都是老工人了,名单还没下来,大家也心知肚明,成天议论的话题就是退休以后干什么。有人实在无聊就去公园学一些健身的功法。一学好几个都学出了感觉,逢人就神神秘秘地炫耀中国功夫的奇妙。
  承包出去的工厂俱乐部,早就成了各类讲座荟萃之地。太极拳讲座,高考讲座,健康讲座,家用电器知识讲座,讲座的招贴像狗皮膏药似的糊满了俱乐部的外墙。这几天有一个从外地来的本原强身功的讲座。在俱乐部外的招贴上,最是醒目的大字写着这个强身功又叫采阴补阳功和壮阳功。一帮五十多岁的男人都去听了带功报告。讲报告的人生得鹤发童颜,他说他的强身功就是让人元气充沛,他说他的功法之所以又叫采阴补阳功和壮阳功,就是练到最高境界,阳物可常举而不泄,甚至可以放一盆水,置阳物于其中,可以看见阳物吸水的景观,这就是采阴补阳的妙处,练到这个境界,与年青的女子交合,不仅可防止精液泄出而伤身,还可采集年青女子腹中营养以滋补男人年老体弱的生命本原。
  沈大为同一个车间的老黄,平时看到一些嫩得像豆腐似的年轻发廊妹,心里总是痒痒的,可是五十过后他的阳物就时举时不举,特别是精液泄了一次就浑身酸软要大睡几天才能恢复元气。这个功法让他心花怒放。花五十元听了报告后,他立即就交了三百元报名费参加了第一期初级功法的学员班。每天碰到同事,他就大讲这功法如何好,他学了以后如何受用,动员大家去学。说得很多人都有些动心。
  也有很多热心的同事和朋友跑到沈大为家里,相邀着一起去学老黄学的那个本原强身功。人到中年以后,尤其是五十以后,哪个身上没有三病两痛,打打太极拳学学健身功法有什么不好,强身健体嘛老沈。大家说了很多,沈大为平时话就不多,人家邀约,他只是摇摇头笑而不答。有人以为他不信这些东西,就跟他大谈一些功法的奥妙,告诉他这里面有人什么健身新功法都去学学,有人都学了好多种了,没什么大不了的。他还是摇头笑而不答。有人又担心他不好意思去学壮阳功,就说我们只学强身健身的功法,不学那个缺德的采阴补阳还不行,老黄说了人多一点可以优惠,可以省好多钱哩。他仍然摇头。
  就这么,说着说着,忽然有一位坐在沈大为旁边的指着自己的左胸。
  “怎么坐你旁边我胃部发热?”
  “那可能是你胃部有病吧。”
  沈大为不动声色的口吻显得高深莫测。
  其它几位都猛地怔住了,他们几乎都同时感到有病的部位在隐隐发热,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有的是肝区,有的是肺部,都有一种说不出的微热感觉。
  “你们在这里坐了快两个小时了,这几天,你们平时有病的地方可能会感到舒服一些。”
  大家都有些半信半疑,然而,接下来几天来的事实却证明,沈大为的话像灵丹妙药一样全部应验。
  好奇的人们,到这时候,才终于发现沈大为练功的历史已经有些悠久了——比起那些在外面仅学了两招就树一个旗号自封为大师的那些人,他是有根有底的那种,是真正根植于中国民间泥土中的大师。
  沈大为几岁时就特别好动,父母见他顽皮,就让巷子里一个曾在国民党军队里做过卫士的表叔教他学武功。七岁的时候,他就膂力过人。小学一年级的暑假的一天,他一人跑到汉阳的龟山上玩耍。爬山的时候,碰见一个采药的白胡子老人。老人看上去颤颤巍巍,不料行动却十分敏捷,登起山比他还快。他年少气盛奋力直撵,不仅没撵上却扭伤了脚,顿时倒在地上站不起来。老人笑悠悠地返过身来,在他身上与腿上的几个穴位上揉了揉,立时就不疼不肿行走自如了。
  他觉得好奇,就天天跟在老人身后帮忙在山坡上采药。闲歇时,老人就教他一些养生与治病的功法。这么在一起过了有几年时间,两人感情日益深厚。后来,老人想带他一起走。他回家一说,爹妈都不同意,他自己也终究舍不得人间烟火。老人并不介意,教他几手绝活,还教他一些占卜测算之法。
  分手的时候,白胡子老人跟他说了一番话,老人说真正的高功在民间,我教你的这些东西,在日后会有用得着的地方,不过你要记住,不管别人把你抬得多高都不要显摆,这些东西像田野的泥土和小草一样的自然,你一显摆,就会伤着这些泥土和小草,他们就再不是田野的泥土和小草了,你明白我的意思了吧?
  
  他点头说明白。白胡子老人说你不明白,你哪能这么快就明白,你还小,没有这样的经历,连有些民间的高手,也有经不住功名利禄的诱惑跑出去显露,最后不是身败名裂,就是被荣华富贵弄成一个废人,教训深着哩,你慢慢就会明白的。临分手时,再三叮嘱他记住他说的话,他说,有些事,日后会有应验,你长大后就会慢慢明白。
  沈大为边点头边挥起袖子擦去眼泪和鼻涕。他虽然并没有深想话里的意思,但这些话他是一字不漏地记住了。他声音哽咽地点点头说,老爷爷,你放心,我不会的,我不是那种人。白胡子老爷爷只是轻轻摸了摸他的头,淡淡一笑,飘然而去。
  沈大为读书只读到初二,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就进厂当了工人。每天天还没亮,他就要到僻静的公园或龟山上去练练功。他一直恪守白胡子老爷爷的告诫,从不显摆和卖弄,也从不张扬,更不惹事生非。除了家人之外,就连多年的同事和邻居都不知道他在坚持习武练功,也不知道他从白胡子老爷爷那里学到一些治病的绝技。那时,神州大地也没有掀起习练健身功的热潮,也没人发现教功做大师是一种较为速成的生财之道。
  到了八十年代中叶,不断地有功夫大师轮番地脱颖而出,在人们的膜拜中席卷了全国的大小城镇。和平年代的人们,对身体和健康有一种近于狂热的关注,许多人像押宝一样把自己的长寿希望都交给了这些功夫。那个年代,各地城市或乡镇的许多男男女女,都曾与不同的健身功夫结下一段莫名的缘份。
  沈大为在临近退休的时候,被他的同事们发现了他的平身本事。很快,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名人。
  
  四
  
  沈大为一开始并不愿出山,也不想有什么名,他老想着白胡子老爷爷的临别忠告。但老婆朱蕾说,你出来也是在民间为老百姓做好事,没有背叛他老人家。
  沈大为觉得有道理。
  不可否认,最初的出名,确实给沈大为带来过兴奋。
  那一段时间,临近五十的沈大为比年轻时更忙碌。不断地有人来找他,人们奔走相告,互相引荐,像滚雪球似的,找他的人越来越多。在很多人眼中,在很多人的耳闻之中,他像是一尊神,
  作为一个快要退休的普通工人,他的忙碌与他的职业或地位确实有些不太相称。几乎每天都有人来找他。有的是找他看病,有的直接找他学一些健身功夫,觉得他的功法比外面的大师更实用。
  在外人面前,沈大为显得是那样的古道热肠,不论是治病,还是教功,他从不收受任何礼品(由于不收受礼品,不少人因此怀疑他,认为他的话有诈,从而导致他最后的幻灭,这是后话)。其实,谁也不知道,在内心,他并不愿意有这么多的人找上门来。对那些缠着他学功夫的,他一般是推托,实在推不掉了,他也坚持像当年白胡子老爷爷教他一样,一是个别传授,二是绝不收费。
  越是躲避,越是不张扬,他的名声反倒越来越响亮。在民间私下的流传中,从耳朵到嘴巴是一个被夸张和被扭曲的过程。这个过程使行事低调与性格温和的沈大为不知如何应对。有些人是经历了一番辗转相托才找到他。有一位上门者,与他住的地方就隔一条马路,却是通过长江对岸的武昌亲戚的指引,一路寻寻觅觅才找到他的家。
  沈大为住在汉口一条弯弯曲曲的僻静小巷里面的一间平顶房内。房后是新建的高达28层的公寓。公寓面对的是宽阔的建设大道。这间平顶房是沈大为在工厂较为辉煌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