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净土大经解演义1-144+净空法师 >

第161章

净土大经解演义1-144+净空法师-第161章

小说: 净土大经解演义1-144+净空法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变成宗教,我想应该是乾隆以后,乾隆时代还是学术,每一个寺庙庵堂都是学校,用现代话是什么?专科学校,他们通常一个道场就是学习一部经或者一部论。你喜欢学这个,你都可以到他那边去报名,你去参加,去跟他学习。大概真正变质,把教学废除,我想应该是慈禧太后,在她手上真正变成宗教了。这时间并不长,充其量是两百多年,不到三百年,变成宗教了。因为慈禧太后她相信宗教,相信鬼神。前清,我们看清朝历史,从开国到咸丰,咸丰是慈禧的丈夫,朝廷里面,就是皇宫里面,经常是邀请儒释道三家的学者在宫廷里面讲学,皇帝带着嫔妃、文武大臣天天在学习,非常认真。所讲的这些东西都有讲义,讲义现在还保存着,《四库全书》里面。我有的时候我喜欢翻翻,看看宫廷里面讲些什么,《四书》怎么讲的?《五经》怎么讲的?这个《四库全书》里有,都保存在。

  这个制度被慈禧废除了。咸丰死了以后,儿子继承王位,儿子是同治,就是慈禧太后的儿子,年岁很小,也不懂事,所以实际的政权掌握在慈禧手上。慈禧把这个制度废除。废除之后,她也有她喜欢的东西,她喜欢扶鸾。所以宫廷里面,这些大事不请教这些专家学者,就向鸾坛里请教这些神仙,最后把国亡掉了。这桩事情是章嘉大师告诉我的,因为世世代代的章嘉都是清朝帝王的国师,就给我讲到扶鸾这个事情,慈禧太后相信这个。章嘉大师告诉我,扶鸾里面有神仙菩萨来降临,他说那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是些灵鬼冒充佛菩萨、冒充神仙,但是也是行好事。小的这些事情,他真的有神通,他讲得很灵,他不灵没人相信;大事情他就乱说了,你吃亏上当,你也找不到他。所以他告诉我,扶鸾这个事情是真的。如果你邀请他们来聊聊天,说说笑话,没问题,你可不能跟他谈正经事,谈正经事,有的时候他为了面子问题,强不知以为知,他就胡说八道,你上当吃亏的时候,你找不到他了。所以这是个常识,我们应该要知道。

  有些时候,像这些灵媒,现在多,比过去多得太多,传递一些信息。我们收到这个信息,要用智慧来判断它的准确性,他叫我们用什么方法来处置,这个不能随便接受,要用佛经里面所说的方法来处理,那就没问题,你就决定没过失了。譬如有些灵媒,我知道的,他们来告诉我,现在灾难太多,灵媒居然找到观音菩萨,我说:观音菩萨怎么说?他们向观音菩萨问,灾难是不是真的?他说:菩萨说是真的。有没有办法化解?他说:有。什么方法?讲经教学。我说:这个话,行,这个话跟佛经上相应,可以接受。为什么?讲经教学为什么能够化解灾难?灾难是居住在地球上的现在这些人不善的念头、不善的心行所感应的,感到得来的,这是灾难真正的原因。讲经教学可以帮助人开悟,帮助人觉悟,觉悟之后就能够把错误的观念、错误的行为放下。依照中国老祖宗传统教导,五伦五常、四维八德,我们的思想不违背这个传统,我们的行为不违背,这个世间灾难自然就化解,这有道理!如果他用其他什么方法,那不可靠。祈祷是个方法,应急可以,因为祈祷那个心是很虔诚的,他把杂念得放下,祈祷。确实能把一个灾难大幅度的降低,但它不能持久,那治标不治本,治本是教育。所以这种祈祷有没有作用?有作用,真有作用,可是你要能永远保持,那你一定要学习经教。

  伦理道德因果,古今中外都不可以离开的,这是性德,从自性里面流露出来的。了解这个道理,懂得这个原理,你才能掌握。自己的灾难,这是病苦!是我们自己自身的灾难,环境的灾难是共业,我们明白这些原理原则,你的心是定的,你不会慌,你也不会乱,灾难纵然现前,只要你有定功,你就能处置得很妥当。就怕你不知道,灾难来的时候,你心慌意乱,那就麻烦了,那真的是佛菩萨也救不了你。只要你心定,神志清楚,一点不乱,就能够解决问题。定生慧,智慧现前,问题自然就解决了。解决一个问题是多方面的,也不是一种方法,所以它因时、因人、因地不一样,千变万化,这就是前面讲的善巧方便。古大德讲《无量寿经》是究竟方便,我们要是真正明了这句话,什么问题都可以在《无量寿经》上找到答案,这真的一点都不假。所以我们这一次再把这个经找回来,重新再温习一遍,主要的用意就是对付当前这些灾难问题,我们重复把这部经温习一遍。

  初学佛,我相信很多人都会遇到这个事情,别人向你请教,这佛讲的是什么?我曾经问过一个道友,这很多年前了,大概总是二、三十年前了,那个时候我们在台北景美图书馆。有一年过年,这些老同学到图书馆来拜年,有一位辅仁大学的教授他告诉我,他说这个学期,就是下面这个学期,在学校利用课外活动,他给同学们讲一部《普贤菩萨行愿品》,很难得。在台湾,大学生学佛的风气很盛。我说,好事。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我说我有一个问题问你,你回答我,释迦牟尼佛在世讲经说法四十九年,他讲的是什么?你用一句话回答我,不能啰嗦,就一句话,四十九年讲什么?他想了五、六分钟,没有办法,答不出来。他回头问我,我说《般若经》上讲的一句话,四个字,“诸法实相”,我说用这句话行不行?他想了想,可以,行。诸法实相,要用现代的话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古人用的文字简单,四个字:诸法实相。真的!这是什么?对于知识分子可以这样说法,他明白,而且什么?对于在佛法上已经入门的,这东西不是迷信。如果对于一般初学,没有接触过佛法的,这常常碰到,佛到底说什么?那就得详细一点给他解释。佛经上有,真的,佛真是慈悲,教我们怎样应付有这些疑问的人,佛经里面有“六事明经意”,六桩事情,在《三藏法数》里有,这个内容全是释迦牟尼佛说的。

  “经云:佛有三达之智”,“来”是未来,“今”是现在,“往古”就是过去现在未来,“靡不通焉”,他没有不知道的。真的吗?真的。你看见性了,一切法都是从自性里面所生所现,你见了性,哪有不知道的道理!你还有不知道的,你没见性。六祖惠能大师见性,他没有学过的经教,没有学过的世间法,无论什么事情,你向他请教,他都给你说得头头是道,他真的没学过。所以你要真正想智慧现前,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大乘佛法教你明心见性,做到了,它一点都不假。世间人认为不可能,在我们想像当中,当然是不可能。我们在台中求学的时候,李老师曾经告诉我们,要想弘法利生,一定要通世出世间法,你能通得了吗?世间法不说多了,咱说古人吧,中国古人编的一套《四库全书》,你能不能通达?佛法里面的《大藏经》,能不能通达?《四库全书》别说研究,你每天去看,一天看十个小时,从出生就会看,看到一百岁还没看完,你怎么能通达?何况世间的知识日新月异,你不可能通达。佛法里头三藏十二部,亦复如是。你不通又不行,不通不能教学。那怎么办?老师教我们一个特别通达的方法,他教给我四个字“至诚感通”。他说我们要通,我们靠研究学习是决定做不到,那怎么?感应,感通。用什么求感应?用诚心,用真诚心,真诚心到极处就叫至诚,用这个方法。跟诸佛菩萨感应,跟自性感应,诚则灵,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诚的表现,第一就是信德,诚信,一丝毫疑惑都没有,清净信心,就能感通。

  老师教给我们的,我们在讲经的时候,当然都是参考古人的注解,古人注解注得很深,看到那里看不懂,怎么办?老师教我们的方法好,看不懂的地方,看到这里就不看了,去拜佛,拜个三、四百拜,忽然就通了。这是我们做学生学习讲经常干的事情,很灵!你别去想它,你愈想就愈想不通,为什么?你想是用妄想分别执着,这个没有办法解释经义。只有把一切念头放下,一心去拜佛,在这里面定慧就起作用。这个方法也不是李老师发明的,祖传的,在佛教里面世世代代祖师大德把这个方法传下来,管用。所以心愈清净,你看经就愈明了,愈能够看到它的意思,要清净心,要平等心。觉,这个大彻大悟我们做不到,清净平等也不能到圆满,但是努力去做,愈清净愈好,愈平等愈好。清净平等要年年有进步,染污要放下,傲慢要放下,不平等最大的障碍就是傲慢。傲慢这个习气有的时候自己不知道,但是别人能感触出来。态度的傲慢、言语的傲慢都成障碍,所以要学谦卑。拜佛就是学谦卑,我们对佛五体投地,对每一个众生都五体投地,把你无始劫来的傲慢习气断掉了。你不这样做,断不掉!所以谦卑对自己的利益太大了。

  这下面讲,“佛经众多,以虚空为量”,比《四库全书》多太多了。“佛智弘深,以无造为原”,这句话非常重要。佛的智慧就是自性智慧,佛自性智慧为什么能透出来,我们的自性智慧为什么透不出来?你看就在这一句,以无造为原。我们有造作,有造作心就不清净,佛没有造作,佛永远,给诸位说,不起心、不动念,起心动念尚且没有,哪来的分别执着?所以佛心是什么?永远是清净平等觉。不起作用的时候是清净平等觉,起作用还是清净平等觉,一丝毫的染污都没有。绝对没有自私自利的念头,绝对没有是非人我的念头,这个我们要学,我们要在这个地方下功夫。首先我们要学诸佛菩萨,肯定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我们对人那种尊敬心就能生起来。他是佛,他为什么变成这个样子?他迷了,他现在是一尊迷惑颠倒的佛。迷惑颠倒是假的,是生灭法,总有一天他觉悟了,他明白了,他所有这一切烦恼习气他统统放下了,他的本来面目就现前,本来面目是一尊佛。

  我们如果没有这么长的时间,佛法的薰修,我们也迷惑。古人说的这两句话,“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这里头有大道理在,像我们这种根性的人,中下根机,这两句话非常受用。所以我每天一定要读经,为什么?无比的快乐,真正的享受。方老师讲的,“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从哪里体会到?读经,跟大家在一起学习。在一起学习,我过去每天是四小时,现在是年岁太大了,减一半,两小时。实际上不累,我真的是两小时吗?实在给诸位说,每一天肯定有八个小时,跟任何人接触,身在表法,开口所说的全是经教。所以我体会到释迦牟尼佛,他老人家四十九年,一开口就是经,就是在讲经,对一个人如是,对团体也如是。不说法的时候,他一举一动都在那里表法,身体在说,不一定言语,身体也说法。身口意三业都在说法,他怎么会不快乐!他怎么会有疲倦?我们中国古人有一句谚语,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这个事是喜事,悲哀伤心就会有疲倦,快乐里头哪来的疲倦?哪有这个道理!所以你就晓得,不疲不厌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话,疲厌是假的。《论语》前面三句话,其中有一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朋是什么?志同道合的,从远方到这里来,你说多快乐!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