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中国人的管理功夫 >

第8章

中国人的管理功夫-第8章

小说: 中国人的管理功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企业内外环境在不断的变迁,我们的决策也要随机应变、随时调整,才能因应内外环境的变化,从而达到目标。而要达到合理化的目标;在中国人看来;就要以“讲理”开始。    
    只要大家都肯讲理;相信再复杂的事也一定能迎刃而解。然而,“爱讲理”也增加了管理上的许多困难,诸如:    
    ★ 理不易明,很难沟通。道理多半是相对的,究竟孰是孰非,很难判断。如果样样要讲道理,实在不容易沟通,因为多数中国人“全身都死掉了,嘴巴还是硬的”,不轻易服输。    
    ★ 各说各话,很难协调。任何场合,特别是公开的场面,大家都各说各话,只有嘴巴而没有耳朵的结果,增加了协调的困难;就算有,结论也是各有不同的认定。    
    ★ 固执一理,形成意气。人难免有成见、偏见,这并不可怕,但如加上“固执”,那就可怕万分,中国人“不执着”,却容易固执己见,易于形成面子上的意气之争。    
    ★ 立场改变,理随着变。多数中国人重视立场,往往计划时是儒家,执行时变成道家,到了考核时,一副释家菩萨心肠。管理者在位时是儒家,不在位时变道家,这些也都相当明显。    
    ★ 理说的多,实行的少。有些人误认为“沟通就多言”,因而“尽在那里说道理,以致没有时间真正去实行”。其实;“沟通”与“多言”完全是两回事,要沟通,却不可多言,这才是有效的沟通。    
    当然,爱讲理也有许多管理上的好处,例如:    
    ★ 让他自己讲。中国人爱讲理,又常常认为自己所说的才是道理,别人所讲的都不尽合理。在管理上只要有办法“让他自己讲”,他就赖不掉。    
    ★ 一切求合理。对中国人而言,管理即是“管理合理”。只要小心警觉“理不易明”的道理,随时谦虚能容,而且力求合理,中国人自然就会接受。    
    ★ 理直气就壮。无论众人如何议论纷纷,自己如果真的有理,便不必害怕,更不必计较。气壮的意思是自己心安,并不是“壮起胆子和人家斗气”。    
    ★ 有理者得人心。有理终究得人心,但是得人心者更容易显得有理,所以“由情入理”,才是合情合理。只要不存心讨好,有理必能得人心。    
    ★ 有理约束人。有理便可以依据道理来约束他人,不过要先让对方觉得不讲理时,才施以约束,所以中国人说“法”的时候,喜欢连带着说“合理合法”。    
    “合情合理”、“合理合法”,“情”和“法”两者,都要把“理”拉进来,足证中国人最讲道理,一切管理行为,不执着到合“理”的程度,不受管也合“理”地接受管理,那才是真正合乎中国人的“管理合理化”。


第3章 管理者心态的把握第14节 管理怎样才合理

    中国人最喜欢讲道理,但是,把所有道理都讲清楚也很难。有些人;你说东,他就说西;你说西,他又说东。    
    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上下五千年,历史经验和历史资料非常丰富,随手一抓就是一大把理由。    
    道理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因此,我们常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有些中国人喜欢比大小。如果听到一句说他错了的话,他会问:“谁说的?”如果说话的人职位比他高,他就不再言语(实际上是申诉);如果指责他的人职位与他平等,他就会说:“好好好,我错了难道你就没有错?”(我难看,也让你难看)。如果指责他的人职位比他低,那人就彻底倒霉了(一脚把他踩到底)。    
    不合理是抗拒的主要原因。企业内部不和谐,往往是因为制度不合理造成的。所以,要协调内部纠纷,促成各方面合作、提高工作效率,就要使制度合理化。中国式管理不但要有制度,而且制度要常常修订,使之保持合理。外界也是如此,同业的竞争如果是合理的,就是良性公平竞争;如果不合理,就是恶性竞争,一旦走上恶性竞争,难免两败俱伤。    
    所谓合理不合理,要看在什么地方,在这里合理,在那里就不一定合理,合理与否不应该用主观来认定。    
    ★ 主管说了就合理?(导致)训练出来的员工会有勇无谋。    
    ★ 老板说了就合理?(导致)太霸道、太专制,结果人才跑掉了,留下的统统是奴才。    
    ★ 专家说了就合理?(导致)专家有真的有假的,而且专家有时也会骗人。    
    ★ 员工说了就合理?(导致)员工的要求无止境,永远不会完全满意。    
    因此,该讲的话,要表达到合理的地步,而不是谁地位高;谁的话就合理;合理的标准应该是客观的,应该用科学的方法,评判公理和合理。例如绩效评估;它一般要包括三个基本因素:(1)评估的基准;(2)责任的归属;(3)有效且易于落实的追踪考核。这三点都要用科学的方法。可见,中国式管理并不排斥科学方法和现代化科学管理工具。此外;更重要的还得要求高阶层主管经营理念也能合理化;尽量保持客观,多听听大家的意见,多协调各部门的立场。    
    中国人最好采用将心比心的方法,替对方着想,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这样就会比较合理。因此如果能将心比心,建立一个良好而立体的人际关系,使得你我他、上下左右都要考虑到。也就是说;我们要用合理的方法和正当的途径,得到对立心理的认同。    
    总而言之;任何事物都有先天的矛盾性;阳中有阴、阴中有阳;看待事物一定要用主客观结合的方法。科学的方法是客观的,而使用方法的人是主观的。对物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对人则用将心比心的方法较好。    
    中国式管理,可以用“关心、休谅”来形容,即上对下要关心,下对上才能体谅。对于这一点;管理者要把握四个原则:    
    (1) 凡是对自己有利、对别人也有利的事情,尽量去做。    
    (2) 凡是对别人有害,而对自己没有利的事情,最好不做。    
    (3) 对别人有害,而对自己没有利的事情,最好不做。    
    (4) 损害自己,而对别人有利的事情,必要的时候,还要去做。


第3章 管理者心态的把握第15节 别人都是怎么求合理的

    对管理来说,“合理”是一条大原则。其实不独中国人,日本人和西方人的管理,同样也是要求“合理”的,不过他们各自对“合理”的理解和界定多少还是有些差异的。三者各有各的目标、各有各的规则,也各有各的特色,把它们对比起来看一看,还是很有意思的。为了自己求合理,当然也需要参考借鉴一下别人的套路。下面我们不妨对中、美(西方人,以美国为代表)、日的管理特色作一番比较分析。    
    4。1  合理主义的异同    
    全世界的人都在追求合理,管理也一定要合理化。然而美国人的合理,日本人的合理,中国人的合理是不一样的,不应混为一谈。    
    ★ 美国人的合理主义:美国人喜欢以一个大一统的原则来解释全世界所有的一切。他们信奉基督教,即认为上帝总管一切。上帝无所不知、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由上帝来主宰世界和苍生。美国人总认为有一条原则可以普适于全世界,因此就管理而言,要么是“任务导向”;要么是“关系导向”;总是具体又明确。    
    ★ 日本人的合理主义:日本人喜欢从许许多多的个别存在出发,去发现共同的原理。因此,他们就找出了大和魂,找出了武士道精神。日本虽然民主,但是还维持着一个天皇。在管理方面,日本人很重视前辈的经验,在前辈的指引下,少数必定跟着多数走。    
    ★ 中国人的合理主义:中国人从很多的原则中却把握一个变动的原则。原则有许多许多,而且可刚可柔、可上可下、可阴可阳;但所有原则中要把握根本的一条,这就是变动性原则。全世界的一切都在变动之中,中国人最懂得变动的道理。哪怕是神灵,也会因人的需要而改变的,因此就有了“心物合一”、“知行合一”、“阴阳互变”等说法。    
    管理必须要有制度,但实行起来要有弹性,中国人对此是非常执着的。中国人认为一切都在变动,此时适合用哪种方法就采取哪种方法。多数人的意见往往是对的,但也有不对的时候;少数人的意见也许是错的,但也常有不错的时候。所以,我们可以用多数人去感应少数人,化阻力为动力,“彼此,彼此”,将心比心,这对中国人最有效。    
    4。2  管理模式的异同    
    中、美、日三国,它们在管理上各自有各自的特点,分别代表了不同的管理文化。三国的管理者为了追求各自所谓的“合理化”,分别采用了不同的管理模式,很难判定究竟孰优孰劣。但我们说,“合适的就是最好的”,相信把这三者拿来做个比较,对我们的管理者一定能有所启发。    
    (1) 就管理的依据和原则来看    
    美国人看重的是专家或者权威在组织中发挥作用,崇尚个人在组织中有所表现,这恐怕跟美国的文化和价值观不无关系。而日本人则具有较强的团结协作精神,集体主义意识更为浓厚,这使得日式组织内部的凝聚力往往大于美式组织。而中国式管理,则介于两者之间,很难说有什么固定的倾向。仔细探究一番,实在觉得很有趣,日美可谓是两个极端,而中国式管理则在其中起着居中调和的作用,显示出博大的包容性和广泛的吸纳性。具体来说,我们把三者的特点概括如下:    
    美国式管理——专业性——重视专业知识    
    日本式管理——一致性——重视团体精神    
    中国式管理——变动性——一切都看情况    
    (2) 就组织中个人的态度来看    
    美国的管理是“划龙舟式”的管理,“划手”背向前方,一定要步调一致,听从指挥、放弃个人的杂念,严格遵守“少数人服从多数人”的信条。凡是缺乏效力,跟不上多数的人就要被淘汰。但是后来人们慢慢发现,有时多数人的看法不一定对,少数人的看法也不一定不对。于是“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被渐渐作了修正,他们开始主张要尊重少数。    
    日本的管理是“抬神轿式”的管理。抬神轿时没有人指挥,抬轿的人有高有矮,有人用力,有人不用力,有人摇摇晃晃,增加了阻力。但是被抬的神并不发号施令。然而摇晃的结果,则是每个神轿都平安到达目的地。    
    事实上,日本人对自己的处境是很在乎的,一般不愿意让自己变成少数。他会服从前辈的指示,照着大家的做法去做,如果有争执,只要提出一个全体目标,就很容易协调,所以虽然平日有派系,一旦对外或遇到重大事件,便会很快取得一致的行动。    
    中国的管理,既不是“划龙舟式”,也不是“抬神轿式”,标准答案是“很难说”;意思就是“不固定”。该“划龙舟”时就整齐划一;“该抬轿子”时就要像抬轿的样子,根据不同情况,该采取什么方法,就采取什么方法。所以说,中国人的方式最灵活,往往也最有效。


第4章 管理功夫的四种境界第16节 组织成员三个阶层的划分

    管理是一项很复杂的系统工程,管理者要跟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