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拿破仑 >

第22章

拿破仑-第22章

小说: 拿破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荣耀是他自信心的最高目标,实际上也是惟一目标。所有的精力都投向这一目标,他的惟我独尊,历史观,荣誉感,尊严,他儿时的梦想,少年时的筹划,壮年的事业和今日的不安。后世是一个巨大的幻影,占据了他的想像,他所追求的是得到拉丁的“光荣”,而不仅仅是法国的“胜利”。一个异乎寻常的灵魂为追求不灭的欲念所驱赶,而世间之人都是难逃一死的。“我宁愿没有活过,也不愿虚度一生,无所作为。”    
    他首先修改了加冕誓词,说他不仅要保护法国的领土和幸福,还要借他的统治增加人类的光荣。在诺曼底一处亨利时代的古战场上,他让人竖起一根石柱,上写道:“伟人们热爱其同类的荣誉。”腓特烈大帝的剑对他“比普鲁士国王所有的财宝都重要”。但他并不是仅在沙场上想着流芳百世。一次,他计划为失业者建造房屋。在他给主管大臣下令后,他突然说:“我们应留下业绩给后世缅怀,而不是不留痕迹地离开这个世界。”在他退位之前,他不肯接受以放弃部分领土为条件签署和约,因为这部分领土的取得是他荣耀的一部分。在他离世之前,他心情沉重地打了一个比方,语义含混不清,苦涩难解一如他的命运。    
    “对荣誉之爱犹如撒旦铺设的一座桥梁,以越过混沌,到达天堂。荣誉连系着过去与未来,却又被一深渊隔绝分离。我留给我子孙的,惟有我的名字。”    
    


第五部分 岩第4章 永不懈怠(1) 

    精力是构成他本质的第二要素。精力是从何处体现出来的呢?    
    首先是计算。绝没有天才的闪光,完全是反复衡量,精细考虑和不断地摒弃:    
    “在筹划一次战役时,我会自己同自己争辩,自己反驳自己……在制定作战计划时,我是最羞怯的姑娘,在脑中夸大一切危险和意外,就是看上去很轻松开朗,也是处在一种可怕的激动状态。”这不就是艺术家在孕育自己作品时的心情吗?他在罗代莱面前以更加自嘲的口气描绘他的小心谨慎:    
    “我总是在工作,我考虑得很多。如果我对一件事的发生有所准备,对一切应付自如,那是因为我在每一次细小举措之前都经过深思熟虑,我对即将发生的事有心理准备。并非是有神灵在冥冥之中向我耳语,告诉我该去做什么。无论在饭桌旁,还是在剧院里,我都在思考盘算,甚至夜里我也会惊醒,继而开始工作。”    
    这种长期的思索,在他身上形成了一种他所谓的“事物的灵魂”——精确性,这种精确性能穿透他所触及的一切。数字化的思考,造就了他的部分成就,而拿破仑认为这得益于他的数学天赋。这个头脑中盘算的不是小数字,而是设计世界蓝图的成千上百细节的总和。如果一位将领报告说,命令业已执行,他就会以惯常的口吻把报告退回说:他需要知道细节。事无巨细,他都要了解和评价。他给驻意大利的欧仁写道:    
    “你怎么可能分发三百七十四万七千份牛肉呢?……我能替你算出共需多少干菜、酒、盐和酒精。我希望能按军队的单位计算。我已经失去了百分之五十乃至百分之七十的军饷。您怎么能让人给我算出一百三十七万一千捆干草来呢?这足够一万两千匹马用!你知道我只有七千匹马。办公费用高得惊人,四个月要十一万八千法郎,那相当于四十万法郎一年!这笔费用够整个意大利用了!”    
    这就是一个例子。他的通信集中有成千份这类发自战场或政府机构的信,都是由他口授,凡是以为他的书信中只有理想与激情的人读到这些肯定会大大失望。他在意大利战场上写信回国,让手下伪造一封信,以德国爱国之士的名义谈论奥国政情,在德国分发。在征战途中,他给那不勒斯国王缪拉写信,教他如何在舞会、剧院中举手投足,应邀请哪些人,避开哪些人。正在筹备埃尔富特会议之际,他忽然想到要找一个合适的人选,向风流大公们引荐著名女演员。他觉得用数字可以概括表达命运,最有力的证明,莫过于下面一段他对社会生活的看法:“每个家庭应生养六个孩子,其中平均有三个会夭折,两个剩下的将取代父母之职,最后一个可为国家服务。”他思维的精确性可以达到如此可笑的程度。    
    表现他精力的第三个方面是速度。有几次,他亲手在他的命令下写道:行动!这一点,普鲁士国王描述得最为贴切:只要去看他骑马,“他总是驱马狂奔,从不管身后有人跌下马背。”但拿破仑做起事来比他骑马高明,他总是在深思熟虑之后才行动。即使并不急于决策,他也必称:“争分夺秒。”一个背负重压而不幸短命的生命潜意识驱策他前行,似乎他已无时间达到他事业的终端。在征战中,他写信给贝纳道特:“由于您,我虚度了一天时光,世界的命运会因一天而改变。”    
    他马不停蹄地工作,也同样驱使下属这样工作。不仅是在战事中,有时对于普通政府要拖延数月才解决的事务上,他也对他们催促不停。他要求塔莱朗数小时内起草好对俄协约,他要向各国使节和执政官解释他再婚的理由,函稿要在“当日”完成。一天夜里,他全心思考如何美化巴黎,次日清晨,他对内政大臣说:“我要让巴黎在十年内拥有二百万人口。我要为这个城市做一些伟大而有益的事情。你有何建议?”    
    “那您就为巴黎引水吧,陛下。”内政大臣向他说明,如何把乌克河的水引到巴黎来。    
    “您的建议很好。请把G召来,明天他要带领五百人开始修水道。”    
    


第五部分 岩第4章 永不懈怠(2) 

    他精力的另一有力武器是超常的记忆力。“我永远知道我的处境。我无法记住诗句的韵节,但是我军队实力的任何一个数字我都知道。”这就是有用的记忆。虽然听起来很可怕,但他背得出所有对他重要的地名,所有他曾经作战的各国地名。邮政大臣报道说,皇帝能一口报出一段路程的长度,而他还要查阅资料。一次从布伦营地回来的途中,他遇上了一队迷路的士兵,他查问了他们的番号,问他们何时何地出发,然后指着一个方向说:“朝那里前进!你们营部今晚将驻扎在H地。”此时此地,正有二十万军队前行!    
    他把他的头脑划分为若干个抽屉。“要中断一件事,我就关上这个抽屉,打开另外一个,这样就不会混乱一团。我睡觉的时候,就关上所有的抽屉,一会儿便进入梦乡。”    
    有很多迎合新贵的徽章图案,如星、守护神、圣者或猛禽,他都不感兴趣,他选择了蜜蜂,并一再强调说,天才只有不懈追求才能达到目的,而一般关于“天才”的浪漫观点都混淆了这一点。他说:天才就是勤奋;实际上他的意思是指:勤奋是天才的主要因素。工作是他的生命的组成元素,即使他的事业全部毁灭,他为后世什么都没留下,拿破仑的勤奋和荣耀也会无穷地激励后来的青年人。    
    很多人亲眼见他废寝忘食地工作。他的好友罗代莱写道:“他能一气工作上十八小时来处理一件事或好几件事。我从未见他头脑空闲过,即使在心身疲倦时,在外出途中或者在盛怒之下,他都思考不停。他从不会因一件事而对另一件事分心。他在起草民法典的会议上,无论获悉埃及战事的好消息还是坏消息,都无动于衷。他总是聚精会神地做一件事,从不怠误时间。他以坚强的毅力,推开此刻并非至关重要的事务,留待在合适的时间再加以处理。”    
    他损坏了许多属下的健康,占用了他们的青春,因为他像要求自己一样要求他们,而这是他们力所不能及的。他的秘书半夜里被召来,工作到凌晨四点才七床,七点时,又有新的任务等着他,必须一气工作到九点。拿破仑和他的秘书一起工作时,一个口授,一个笔录,到吃饭时,他叫来两个人的饭,同他在办公桌的一角同吃,如同他在作战时与他的副官一同坐在界石上用饭一样。当执政官时,他在晚间六点召开会议,一直延续到次日早晨五点。他在美泉宫的三个月里,发出了总共四百三十五封公函,占了四百页四开大纸,全部是有关政务和管理的通信,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口头指令和私人信件。    
    他以他精力的这些主要表现形式,展开了与世界的角逐。他指挥它分化组合,他偏爱“在需要的情况下”这一短语。从不为原则所制约,时刻准备根据环境修改他的方案,通过重新组合控制局面的细微变化。这个钢铁般意志的男人有着最灵活的智慧,他一边把自己的决议强加于人,一边又灵活地让步于环境的意志。    
    “一个船长的弱点在于他不敢强行突破港口,而宁愿在公海上受人追逐——除这一点外,再加上舰队的其他缺点,使得我不能改变世界的面目。假如阿克被攻陷,我们就可以向亚莱坡快速挺进,争取到基督徒、德鲁斯人和亚美尼亚人的帮助,很快到达幼发拉底河,随后就可以前往印度,把新制度推广到世界各地。”    
    


第五部分 岩第4章 永不懈怠(3) 

    这番话是否在历史上站得住脚,未有定论;但是他对此深信不疑,正表明了他的现实主义精神。在这个由数目组成的世界中,他认为一切都只取决于当事人的一举一动,任何人的一点过失都会把整个形势引向新的方向,因此他总是因地制宜,根据情况来调整他的思想。不过,他并不把他个人的成就也归结于此,而认为自己生逢其时。他声称,如果生于路易十四的年代,他最多只能做一员上将,像杜伦纳一样。    
    拿破仑的精力不为感情所干扰。他的自信与尊严使他更易自我控制。面对突然发生的事情他总是镇定自若。“因为我对重大事件习以为常,所以别人向我报告时,我总是无动于衷,一个小时之后我才慢慢感觉到刺痛。”这种经历使得他常常显得超然脱俗,让人不能接受,这其实也并非他的本意。欧仁的幼儿夭亡,他劝她节哀顺变,说:“人生就是受苦,但勇者会不懈抗争,最终成为自己的主宰。”    
    然而他有时也会暴跳如雷。他的情感与他的骄傲自尊,他的敏感和灵魂充满创造欲却缺少千万只手助他完成事业的无奈相当。关于他向使节举起拳头或脚踢大臣的传言都是无稽之谈,然而贝蒂埃由于言语不当招至他的愤怒,却是有案可查的事实。受塔莱朗的教唆,贝蒂埃在皇宫恳请执政官称帝。听者眼中冒出火苗,嘴唇抽动,拳头伸到贝蒂埃喉下,一直把他逼到墙边,一宇一句地大声说道:“是谁教你惹我这般生气!你要再说这样的话,我绝不轻饶!”    
    就是在盛怒之下,他的综合推断能力也在积极活动,他立即就认识到:这样的话不会出自善良平和的贝蒂埃之口。在心理作用上,这一场景是很独特的。    
    他也时常像一个粗暴易怒的军人一样,把关不好的窗子拉下来扔到街上,鞭打仆人,在口述信件时咒骂对方,吓得秘书不敢原样记录。即使在主教辅佑官面前也不避粗话:“你们谁在对主教,对这头蠢牛指手划脚?”    
    一个长期出差在外的辅佑官向他报到。    
    “您到哪里去了,可怜人?”    
    “在家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