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姐姐北大 妹妹清华 >

第15章

姐姐北大 妹妹清华-第15章

小说: 姐姐北大 妹妹清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敢做、敢成!    
    2004。2。20    
    娉娉,在昨天的网上聊天中,你突然提出:“农村的生产状况究竟是应该小打小闹还是统一经营”这样一个问题,你说:“同样都是生产初级产品的行业,农业的融资能力少得可怜,像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基础工业却不用担心贷款难的问题。中国农民最为坚韧不拔,最肯吃苦耐劳,加上他们脱贫致富的渴望压抑已久,没有谁比他们更向往富足的生活了。至于他们没有过上富裕生活,不是他们本身的能力不够、智慧不足、干劲不大,他们最缺的是启动资金和生产运作资金的支持,如果谁能在资金上给农民朋友们提供支持和帮助,中国农村经济会有很大的改善。”    
    


第三部分这是儿童健康成长的法宝2

    从来没有听到有这样一个说法,妈妈十分惊喜,不管最后能不能形成一个思维成型产品,这种想法都是最宝贵的,这应当算创新思维了。到底是学经济的,我一辈子也不会想到这一点。    
    娉娉,凭借自己良好的专业知识,如果能与别的学科嫁接,定会结出最惊艳、美丽的果实,妈妈真高兴你有这样好的想法。    
    手头有几个成功的例子告诉你,意在鼓励你珍惜自己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大于天,一切成就缘于此。    
    古代大商人白圭的经营策略是:“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他的想法常有新意,他的眼光与众不同,他喜欢走自己的路,以小的投入获得大的效益。    
    记者采访一位商界奇才的成功秘诀,他不正面回答,反问记者:某地发现一个金矿,人们一窝蜂地拥去,然而一条大河挡住了去路,你会怎么办?记者答:或绕道而去,或游过去。商人说:为什么一定要去淘金?为什么不能就近买一条船马上开展运营?这样的情况便是宰得乘客只剩下一条短裤大家也干。    
    我国第一个亿万富翁李晓华做生意的诀窍是:独辟蹊径,标新立异,他习惯于比别人快半拍,喜欢在一个没人开拓的领域内最先踏上一双脚,等这里脚印多了,他便是干得再红火再顺手也及时地、果决地、勇敢地抽身而去,奔赴新的战场,创造新的业绩。    
    娉娉,勤总结、提炼、消化、吸收,把别人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是难能可贵的。你有积累的习惯,这很好。任何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灵感就会爆发出来的。对于这样一个命题,从来没有人这样想过,中国也没有过这样的实践,就是说你有这样一颗思想的种子,还得看适合它萌发、生长的土壤。眼下,想立竿见影搞出一个结果、一个名堂怕很难,成就一个优秀的思维产品那是要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毕竟这是一个十分好的想法,暂且封存一时,等到适当时候,它会重新爆发,择情况而定。    
    娉娉,干他人不想干的,做世人不曾想的事,是最有意思、最有意义的。关键是方向,只要方向对头,成功就有可能。好的思维是一个人的全部尊严和财富,我儿努力吧。只要有用得着妈妈的地方,妈妈将全力帮助你查找一些东西。    
    雅斯贝尔斯说:“谁塑造儿童,谁就塑造未来。”国际化数据化大教育的核心不再以教师为中心,不再以教材为中心,而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主体,育人当为本。“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赠人以金,不如教人点石成金”,给学生一个“金手指”是现代教育的根本宗旨。    
    国际教育搞的是创造教育,重视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即使考试,也是考知识少,考创造力多。西方许多国家的学生上课时间比我们短,学得知识比我们浅,但创造力比我们强。    
    中国的应试教育搞的是“向上一级学校输送学生”的金字塔式教育,十多年学校教育把一个活生生的孩子训练成一件“驯服”的考试工具;老师把学生的头脑当作一个盛放知识的器皿,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育,强调一个“灌”字,完全扼杀了孩子们的创造天性。    
    文化是每一个民族生存的土壤,有什么文化就有什么样的国民。美国教育重在培养孩子的质疑能力。美国父母每天总要这样问孩子:今天,你向老师提了什么有意义的问题?美国有两个小小发明家已经拥有10多项发明,两个小发明家一个十岁,一个十四岁,他们的妈妈要求孩子每天做两小时创造性工作。而中国家长则喜欢问孩子今天考了多少分?中国父母只关心分数,而疏忽孩子的创造力的培养与潜力的开掘,这是我国教育的一大失策。    
    在美国芝加哥幼儿园,老师空着手走到孩子们中间,问他们人为什么会站立、会走路呢?孩子们叽叽喳喳各抒己见,老师让每个孩子摸摸自己的骨头是什么样的,然后画出来。孩子们把胳膊腿画成细细的棍子,把脑袋画成圆圆的球,然而老师带孩子们看X光片,孩子惊奇地说:人体原来是这样?!    
    美国老师鼓励学生大胆思维,考试答题允许有差异,甚至可以与出题者意见相左,只要推理分析有道理即可。    
    美国幼儿园让孩子们画太阳,红的、绿的、黄的、蓝的、紫的、方的、三角形的、多边形的、不规则形,没有什么不可以的,这放在中国是断然行不通的,答案只有一个:红红的、圆圆的,其余一概算错。我们的小学教育善于搞“一刀切”,用一个“模子”培育人,喜欢用一个标准答案判断。比如问“冰最后变成了什么?”这样一道题,回答是泥、土、红花、绿树、春天的都算错,只有一个标准答案:水!    
    没有创新思维,难有创造之果。具有好奇心是孩子们的特质,是创造力形成的开始。天才的闪光,蕴藏在强烈的好奇之中。    
    北大一位文学博士讲了这样一件事:一位小学老师给学生们出了一道题:一只球掉到水坑里怎么办?老师希望同学们的回答宽泛新奇,自高一筹,孩子们各抒己见争相回答,不外乎捞、网、钓等办法。只有一个孩子讲:“不要这只球了,让我爸重新买一只,别的方法成本太高。”博士认为:这个孩子有创新意识,老师对这样的学生应当鼓励,即使不鼓励,至少也要认同,而不能斥责和讥讽。孩子宝贵的思维火花是经不起挫击的。    
    精心培育思维幼芽,有可能长出思想的参天大树。原复旦大学校长,现被聘为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的杨福家说:“优秀的教师必须营造一个有利于创新思维发展的环境。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储备知识的器皿,而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教师要做学生头脑里火种的播火者,而不是灭火者,即激发学生的潜质。”每一位家长和老师要像爱惜玻璃器皿一样小心翼翼呵护、培养孩子们的发散性思维,让他们的思维得以最广泛最自由的发展,这是给孩子的最好礼物。    
    陶行知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他对束缚儿童思维现象十分痛恨,以旧中国妇女遭遇“三寸金莲”的不幸命运作类比,为孩子们大声疾呼:“今天裹,明天裹,今年裹,明年裹,似乎非要把人裹成‘三寸金头’不可!如果中华民族不想以‘三寸金头’出现在国际舞台上唱‘三花脸’,就要把裹头布一起解开,使中华民族的创造力突围而出。”要解放孩子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孩子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孩子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孩子的嘴,使他能谈;解放孩子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取得更丰富的学问;解放孩子的时间,干一点他高兴的事。要充分地尊重孩子们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有机会学习人生,让创造性思维健康成长。    
    中国的明天,中国的希望,在孩子们美妙的思维中!    
    


第三部分努力在孩子幼小的心灵启开一扇门户

    一句名言讲:“一个家庭没有书籍,如同这个房间没有窗户。”书是一个家庭的血液、骨骼和灵魂,有书的家庭,才生气勃勃、充满希望。一辈子不在写字台上写一个字的人,钱赚得再多,生活再宽绰,情趣终有限。置身于一个没有一本书的家庭,居室再豪华,装饰再现代,莫若走进一个没有一朵花的花园,投入一片没有一只鸟的树林,仰望没有一颗星星的夜空,是不会产生涟漪、涌起激情的。如果把家说成是一条小船的话,真正能划动这只小船驶向远方并能一往无前的,无疑是船浆,只有书才当得起船浆的责任。    
    十四岁的天津女孩庞玉秀在全国中小学作文大赛中屡屡夺魁,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到家中探索答案的记者身临其境唏嘘不绝:小玉秀的妈妈是一个身患疾病的普通女工,家里经济拮据,没有任何家电,孩子连身新衣服都没有,却有藏书12000册,这就是孩子获得成功的根本秘诀。这是一位多么了不起的母亲,她把握住了这个家的走向,抓住了这个家的未来。    
    梁实秋教子有方有口皆碑,其九个子女个个出类拔萃,他教育子女的切身体会是:“家庭里书的存在,对儿女们来说是一种教育,如果父母嗜书如命,爱不释手,教育则更具实效。”    
    身为职业妇女的我,家里家外忙得一塌糊涂,属于我一大段一大段的时间根本没有,只能是忙里偷闲、见缝插针地看几页书、看一张报。经常是一篇文章看不完,就又忙活开了,常常是“看书看半截”,久而久之,居然尝到其甜头,手里做着别的事,心里惦着没读完的书,这样,能挤出更多的时间,满足自己强烈的读书欲望。我的热爱读书与孩子们热爱学习形成互动,达到和谐,产生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只想对为人父母者恳切坦言,如果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爱学习的孩子,那么自己首先做一个爱读书的人吧!    
    在孩子们很小的时候,生活并不宽裕的我们,节衣缩食省吃俭用过日子,却从来不在购买儿童读物上打折扣。两个孩子每天吃着粗茶淡饭,穿着十分朴素,但我们却陆陆续续把《一千零一夜》、《365夜》、《安徒生童话》、《民间故事集》一本接一本请回家,努力在孩子幼小的心田启开一扇门户,让书陪着女儿成长。    
    每天晚上收拾停当,是孩子们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光,两个孩子或围坐在我身旁,或一边一个静静地躺在床上,我一篇一篇读给她们听,一个故事一个故事讲给她们听。几乎每一天,她们总是在我朗朗的读书声和滔滔不绝的讲故事声中进入梦乡。天长日久,习惯成自然。如果哪一天晚上停电,念不成,孩子就很烦躁;如果哪一天晚上我有事,讲不成,她们就很难入睡。    
    不断地为她们讲故事,极大地刺激了两个孩子识字的强烈欲望,那两双圆溜溜的小眼睛似乎在请求:“妈妈,我要认字!”恨自己无分身之术,几乎没有一大块时间教孩子认字,始终没有一个系统而有计划的识字方案真正施行过。只是茶余饭后见缝插针、稍稍带带教孩子们认点字,一天三五个、十个八个字不等。    
    小姐儿俩学习热情高涨,有时连猜带蒙,有时互教互学,零打碎敲,积少成多,孩子们终于可以磕磕绊绊地看一些儿童画报了,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我的劳动强度。在还没有上小学之前,两个孩子已经能够流畅地看一些浅显的儿童读物了,她们的自信心大大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