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2783-二野战事珍闻全记录 >

第32章

2783-二野战事珍闻全记录-第32章

小说: 2783-二野战事珍闻全记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伤的嘴唇被缝了数针,留下了一条深深的沟痕,一说话嘴就歪。    
    这时,国防部中将作战厅厅长郭汝瑰开始宣布徐蚌会战计划。    
    “孙元良兵团由商丘转移至蒙城地区,保障津浦路徐、蚌西侧的安全;邱清泉兵团在砀山、永城地区集结待机;李弥兵团由碾庄向灵璧、泗县地区转移,担任机动任务;黄百韬兵团由新安镇转至运河以西集结;冯治安放弃临城、枣庄……”    
    当邱清泉听到“第2兵团以永城、砀山为中心集结”时,才如释重负地吐了口气。他的部下眼下驻守河南商丘。尽管他出身于书香门第,早年就读于上海大学,后又到德国深造,素以儒将自居,但他信迷信得很,他觉得商丘这个地名与他的姓氏相克,是“伤邱”的谐音。现在要离开那个不祥之地了,心里多少有些安慰。    
    郭汝瑰继续宣读着:“第7兵团应确保运河西岸,与第1、第3绥靖密切联系……”    
    作战方案是顾祝同参与拟定的,他自然不用听。此刻他依然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用锋利的目光打量着会场上的每个人。    
    李弥,黄埔四期生,眉宇间透出机智的灵气。当年他指挥第八军,曾经在滇缅路上风光一时。后来又是这个李弥,在滇缅金三角地区,招兵数万,自成独立王国,成为全世界有名的“武装毒枭”。他早就听人讲过,在“国军”中要吃得开,得具备两个条件:头戴绿帽(陆军大学),身穿黄袍(黄埔系)。他身边的“剿总”副总司令兼第4绥靖区中将司令官刘汝明是河北大汉,看起来一副憨厚相,其实城府颇深,貌似平庸却心地敏慧、办事谨慎,从来不吃亏。至于坐在最边上的“剿总”副总司令兼第3绥靖区中将司令官冯治安,虽然也堪称仪表堂堂,但眉宇间的浑浊之气足见此人明于外而暗于里,遇事总是优柔寡断,他似乎还没有察觉,整个淮海决战国民党兵败如山倾,将从他身边的一场大兵变而起……    
    郭汝瑰讲完了,退到一边。顾祝同毫无表情地提出,想听听在座各位的意见。    
    会场上出现了瞬间的沉寂之后,黄百韬站起来,带着浓重的鼻音说道:“职部坚决执行命令。但据侦察报告,这次陈、刘二匪合流,野心在于围我第7兵团。我已发现共军主力正从临沂一线向我扑来……”他认为第7兵团远离徐州,地处孤立,易被击破,而且目前各军又分布于陇海路两侧,兵力分散,“备左则右寡,备前则后寡,无所不备而无所不寡。”“唯有仿效拿破仑的集中法,将第7兵团收拢于徐州近旁,方能解除共军的威胁。”应该说,黄百韬是意识到了他的危险处境的。    
    “不对!”只听一声大叫,邱清泉几乎拍案而起,歪咧着大嘴,不屑地斜了黄百韬一眼,说:“总座,我已抓住共军第三纵队侦察员,目前陈、刘二匪数十我部形成东西夹击态势。”    
    “总座!”李弥站起来,目不斜视,一字一顿地说:“我部也侦察到共军主力正向我部逼近。”    
    冯治安吞了口唾沫,欲言又止。他深知他的部队才处在最前沿,要说受到共军威胁,首先得是他。但他不好说,自己的部队是杂牌军,历来就是当炮灰的,命该如此,说也没用。黄百韬能征惯战,尚且受邱清泉等辈的轻视,何况自己呢?    
    比冯治安更高明的是第16兵团中将司令官孙元良。他虽然出身黄埔,血统高贵,却从不仗势欺人。像这样有伤和气的争论,他从不参与。所以,他的人气非同一般。早在江西“围剿”红军时,因为他打了败仗,蒋介石一气之下下令杀掉他。奇怪的是,十多年后,蒋介石设宴招待有功将领时,面前却站出了个孙元良。蒋介石背过脸去,问一位将领:“这个人不是杀掉了吗?”这位将军说:“校长,他也是你的学生,很能打仗的,我们瞒了你把他放了。”蒋介石听后也只好不了了之。    
    “各位,共军真正垂涎的乃是徐州!”刘峙出来讲话了,他那苍老的声音在会场上嗡嗡作响。“徐州是‘剿总’所在地。徐州不保,群龙无首。因此,城内必须拥有雄厚的兵力,万万不可大意?”    
    共军主力到底在哪里?他们的作战意图何在?顾祝同见高级将领们各执一词,莫衷一是,只得草草散会。


第三部分:淮海大决战 中原逐鹿总结局中原大地响起隆隆的炮声(1)

    钳制打援,配合华野围歼黄百韬    
    中原大地响起隆隆的炮声    
    10月中旬的中原大地,已经进入初秋时节。庄稼大部收割完毕,空旷的田野上吹着一阵阵凉风。郑州周遭的树木,已经出现斑驳的黄叶,秋蝉在黄叶间发出哀鸣。    
    此时,中原野战军的4个纵队正踏着劲吹的秋风向郑州方向前进。    
    蒋家王朝临近末日的时候,也仿佛一天到了黄昏,一年到了秋天。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第二年又取得了伟大胜利。在军事上,歼敌正规军94个旅,加上非正规军共152万余人;解放土地15。5万平方公里,城市164座,人口3;700万,解放区面积已扩展到235万平方公里、城市579座,人口1。68亿;人民解放军已发展到280万人,其中正规军149万。敌我兵力对比,已由战争初期的3。4:1缩小为1。3:1。经过两年的战争锻炼,全军的政治素质、战斗力特别是攻坚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已发展到可以集中兵力打大仗,可以打集中强大之敌,夺取大城市。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已经处于摇摇欲坠和土崩瓦解的边缘。    
    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其给美国国务卿马歇尔的报告中不得不承认:“局势的恶化已经进展到接近崩溃的地步。”    
    蒋介石也哀叹:“国军处处受制,着着失败。”    
    为了夺取全国的胜利,中共中央于1948年9月间召开政治局会议。会议根据过去两年作战的成绩和整个敌我形势,提出建设500万人民解放军,在大约5年左右的时间内(1946年7月算起)歼敌500个旅(师)左右,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的反动统治的总任务,并决定战争第三年解放军仍然全部在长江以北和华北、东北作战。    
    中央军委依据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规定的任务、方针,确定战争第三年歼敌正规军115个旅(师)左右,将革命战争继续扩大和深入到国民党统治区,并指示全国各战场发起秋季攻势。要求中原野战军协同华东野战军作战,歼灭中原敌人,解放全中原,尔后协同各兄弟野战军,继续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的后方。    
    由此,从1948年9月开始,人民解放军先后在东北、华东、中原、华北、西北战场上,发起了规模空前的秋季攻势。在此期间,白崇禧以郑州之孙元良兵团与平汉线南段之张轸集团南北对进,寻我主力作战,并企图破坏我豫西后方。为了打击敌人的这一企图并配合华东野战军进行济南作战,中原军区和中原野战军部队于9月16日在宛(南阳)、确(山)地区对张轸集团发起进攻,歼敌1;000余人。随后白崇禧又以张淦(第3兵团)、黄维(第12兵团)两兵团约20万人向宛东进犯。中原野战军遂采取南北分兵,拖散敌人,寻机歼敌的方针,以第二纵队和江汉、桐柏军区主力将张淦兵团拉入大洪山区,以第六纵队、陕南军区第12旅抑留黄维兵团于桐柏山区,使两敌不能东调,有力地策应了华东野战军攻济作战。以第一、第三、第四、第九纵队北进禹县、襄城、叶县地区,待机歼敌。    
    9月24日,华东野战军攻克济南。9月25日,中央军委决定华东野战军举行淮海战役,提出第一步作战应以歼灭即将自徐州调返新安镇地区的黄百韬兵团为目标,然后再歼两准和海州、连云港之敌,歼其十几个旅,打通山东与苏北的联系,以利于下一步进行徐州、浦口线上的作战。    
    10月11日,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发出了《关于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的指示,明确规定:“本战役第一阶段的重心,是集中兵力歼灭黄百韬兵团,完成中间突破,占领新安镇、运河车站、曹八集、枣庄、临城、韩庄、邳县、台儿庄、临沂等地。”    
    第二阶段“攻歼海州、新浦、连云港、灌云地区之敌,并占领各城”。    
    第三阶段准备在淮阴、淮安方向作战。


第三部分:淮海大决战 中原逐鹿总结局中原大地响起隆隆的炮声(2)

    毛泽东在电文中指出:预计战役开始后敌孙元良兵团将东进,为此,中原野战军应即速部署攻击郑州、徐州线,钳制孙元良兵团。    
    高耸于秋日晴空中的中岳嵩山,依然是那样安详。但在嵩山脚下,却在紧张地进行大战前的准备。    
    中央军委发起淮海战役的电报已到,连日来,邓小平与刘伯承、陈毅不断开会,共商作战部署。    
    中原野战军主力在大别山拖瘦了,但却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    
    经过仔细商量,刘邓和陈毅决定首先攻取郑州,以吸引孙元良兵团回援,或吸引邱清泉兵团一部向西,配合华东野战军作战。    
    关于郑州战役的具体部署,确定由陈赓和陈锡联统一指挥中原野战军第一、第三、第四、第九纵队及豫西军区、豫皖苏军区武装,在华北军区第十四纵队的配合下,于10月下旬发起作战,并责成陈赓和陈锡联制定详细作战方案。10月13日,第一、第三、第四、第九纵队的司令员杨勇、陈锡联、陈赓、秦基伟制定了郑州战役作战计划,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看了十分满意。    
    18日,刘陈邓下达郑州作战的基本命令。具体部署是:以第一、第二纵队为东兵团,在郑州城南至东北方向实施突击;以第四、第九纵队为西兵团,由郑州西南至正北方向实施突击;以豫皖苏军区第1、第5军分区的3个基干团兵力,位于开封以东、以西地区,破坏陇海铁路,牵制和阻击可能由开封西援之刘汝明部,并截击郑州可能东逃之敌;以豫西军区第4军分区基干团和九纵第77团组成北支队,直插平汉路黄河以南,阻击新乡南援之敌,并防郑州之敌北逃;华北军区第十四纵队则在黄河北岸新乡至黄河铁桥之间发起攻势,协同作战。    
    这时因济南解放,徐州吃紧,驻郑州的孙元良部队已东调,以驻新乡的第12绥区司令部率40军一部接替它的防务。当时郑州之敌计有第146师(欠317团),第228师(辖3个团,原为暂编第26旅,改师后归99军建制),第39师之115团,及汜水、荥阳、新郑、郑县等保安团共1万余人,分驻郑州至黄河铁桥之间。    
    郑州已成了孤零零的十字架。刘伯承司令员幽默地说:“蒋介石是信奉上帝的;总有一天要被钉死在十字架上。”    
    10月21日夜,郑州战役发起。第一纵队和第九纵队奉命首先完成对郑州之敌的包围,尔后由第九纵队在城西北角突破。40军是刘邓的老对手。1945年在平汉战役中,它就被刘邓全歼。这个军的106师师长李振清(又叫李铁头)被俘后释放回去,又把它重建起来,改称整编第40师,驻守安阳城。刘邓挺进大别山,它被调到高山铺地区,再次被我歼灭。想不到它又被重建,恢复了军的番号,成为绥靖部队,驻守郑州。    
    10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