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血沃轩辕 >

第168章

血沃轩辕-第168章

小说: 血沃轩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正值夏秋间水涨,高名衡派人挖开黄河,企图用河水冲击李自成军,却被闯军发现,未能成功。李自成大怒,依法炮制,换个地方挖堤,堤是挖开了,不过此时水位还低,只引来一条涓涓细流,对开封城墙没什么威胁,倒是把护城河的壕沟都充满了水,更不利于攻城,城里的老百姓还趁机从河水里网鱼吃。
  开封城里此时严重缺粮,随着围困的日久,围城中的人饿死了七成,有富人用珍珠换米,小珍珠掉到地上不捡,而小米粒掉到地上就赶快捡起来。城里人吃人,官军杀一些马,掺杂上人肉卖给老百姓,每斤要价数两银子,有些人走到偏僻处往往就给人拉去杀了吃掉。
  没有燃料,就砍树,树砍完了,就拆房子,一些富丽的建筑物,就这么给毁掉了,实在没房子拆了,就烧死人骨头,易子而食,析骨而炊,米珠薪桂,就是开封城里的惨状。
  城外也好不到哪去,罗汝才部队的粮食也吃光了,准备转移。李自成还有存粮,接济了他一些,并承诺攻破开封后,将东城交给他,罗汝才这才勉强留下。
  高名衡坚守不降,夜间不时派些精锐出城劫营冲杀,但终不能让李自成退兵。有人献计,认为开封城墙坚固,而农民军的营寨靠近黄河大堤,挖河决堤可予农民军以重大杀伤,而城墙不会严重受损。已经走投无路的高名衡等人决定,再次决河灌敌!
  两天后的夜晚,黄河河水大涨,开封守军于朱家寨掘开黄河大堤,河水迸涌而下,势如山岳,平地水暴涨两丈。
  李自成有所察觉,主力部队已移营高处,但还是有万余人被水淹没。
  作为报复,李自成也令于马家口决堤水灌开封城。大水冲入开封城中,数十万居民溺死。周王府也被淹没,周王只好带着家眷和小王爷们在城头上露宿了七天,侥幸活下来的老百姓,只好爬到坚固些的房子顶上,苟延残喘……
  曾经的东京汴梁,就这样毁灭在人为的滔滔洪水中。数百年来,无数能工巧匠用尽智慧与心血浇灌起来的这座伟大的都市,就这样毁灭了。从此,开封城再也没有恢复过她当年的辉煌……
  开封城已经再也无法坚守了,总兵卜从善以水师来到开封城头,巡抚高名衡、推官黄澎等人保护着周王一家逃出,士民从而济者,还不及两万人。
  在开封激战之时,崇祯启用被关在狱中的孙传庭为兵部侍郎兼三边总督,赴陕西组织军队赴援开封。孙传庭上任后,杀掉在马家庄之战中拥兵自重,临阵先逃的总兵官贺人龙,以其部将高杰代之,并积极整饬军队。
  此时,陕西各军刚遭受了马家庄、襄城两次沉重打击,兵员大多是新招募的,战斗力有限。崇祯不顾孙传庭的具体困难,屡次催促他出关援汴,孙传庭请求缓期,崇祯不许。
  孙传庭只得咬牙带着一帮新兵蛋子出潼关,向河南进发。刚进入河南,便得到消息说开封已被黄河水淹,周王等逃走,援汴已无必要,孙传庭遂率部抵达南阳休整。
  李自成于开封撤军后,得知孙传庭东出,便率军西向,寻孙传庭决战。孙传庭军迎击,两军遭遇于郏县附近。
  总兵牛成虎佯装败退,李自成自恃兵多,不虞有他,一路猛追,被诱入孙传庭的三重埋伏中,牛成虎返身回战,高杰、董学礼、左勷、郑嘉栋等四总兵或左右包抄,或分割冲杀,贼军大败。
  李自成折断帅旗溃围东走,路上还坠马一次,险些被明军俘虏。明军追杀三十余里,及于郏县东边之冢头,斩首千余。
  但李自成也是沙场老手,早年吃这样的败仗不是一两次了,所谓善败者不大败,他立刻命部下一路抛弃军用物资及珠宝银两衣物等,甚至还扔下些弱马和随军妇女。
  明军多是新兵,缺乏战场经验,到处捡拾财物,搅乱了战斗队形。而贼军方面,则因罗汝才部及时赶到,力量有所恢复。
  罗汝才率部绕到官军后面,反将明军包围起来,李自成则利用官军混乱之机,整顿残部,重新投入战斗,贼军人多势众的优势此时充分体现出来了。战场形势立刻改变。明军几位总兵顶不住压力,率先溃逃,其他各部也难以支撑,都纷纷撤退。孙传庭喝止不住,只得在亲卫部队的保护下突围退回陕西。
  此战,明军损失副将孙枝秀、参将黑尚仁以下将校七十八人,士卒损失数千人。总兵萧慎鼎因临阵脱逃被斩首示众,另一位总兵左襄因为是名将左光先的儿子,只罚马两千匹。
  贼军因在序战中损失很大,所以也未能扩大战果,全歼孙传庭。李自成在此战中损失了精锐部队八千余人,自进入河南以来,他还从来没遭受过这么大的损失。
  孙传庭是大明一位悲剧性的英雄人物,而这一战结束之后,还远不是他悲剧的结局……
  李自成击败孙传庭后,随即回师扫荡驻军汝宁的保定总督杨文岳,以期彻底消灭河南的明军大部势力。李自成率罗汝才及革左五营等部,合围汝宁,杨文岳在城外野战不利,退入城中固守,随即城陷被俘。
  明末这些总督们,在能力上各有长短,但在气节上,都能够做到忠于所事,宁死不屈,这还是很难能可贵的。杨文岳也不例外。他拒绝了李自成的劝降,并破口大骂,李军将他绑在城南三里铺,以大炮轰击,洞胸糜骨而死!
  彻底消灭河南的明军后,李自成南下寻襄阳的左良玉决战,左良玉回避决战,向东逃走,逃到九江才在李邦华和侯方域的劝说下止步,勉强组织了一道防线。
  李自成没追上左良玉,便顺手攻克了嘉靖皇帝的龙兴之地承天府。嘉靖皇帝原本是藩王,因其堂兄武宗正德皇帝死后无子,遂以藩王身份入继大统,所以嘉靖父亲的陵墓在承天府,而不是在昌平天寿山下。
  而直到崇祯以来的明朝皇帝,都出自于嘉靖一支,故承天明显陵,实际也就是崇祯的祖陵。汪乔年为三边总督时,曾授意米脂县令边大绶毁掉了李自成父祖的坟茔,所以李自成攻克承天府后,也就如法炮制,也掘毁了显陵作为报复……
  在李自成步步紧逼,连连取胜的时候,取得了松锦之战胜利的满清,再次入寇山东,屡遭战火的山东大地,再一次遭到了蹂躏……
  此刻明军主力皆在与李自成、张献忠等人的激烈战斗之中,哪里还有多余的兵力去援救山东?因此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眼睁睁地看着那些满清的八旗士兵在山东大地上往来奔跑,眼睁睁地看着山东的百姓被屠杀……
  当满清铁骑开进到离济南不到二十里的时候,前面探路的快马忽然回报,济南城上遍插战旗,大书“忠勇武英王”金字。
  带队的济尔哈朗一听是朱由斌的队伍,犹豫不决,带百余骑亲临城下,才到济南,但见城楼上一员大将全身披挂,威风凛凛,身后大旗上书:
  “济南总兵李”!
  那将眼见济尔哈朗到来,拔刀指着城下厉声道:
  “江南军大将李天齐在此,有敢攻击济南者,死!有敢伤我济南军民者,死!有敢犯我军威者,死!”
  济尔哈朗身边诸将大怒,纷纷都主动请战,济尔哈朗却挥手制止道:“我非怕李天齐,你等看济南南人,人人备战,个个都似有决死之心,若是此番攻击,我军必遭遇极大困难。还有那朱由斌,闻听济南遭到攻击,焉能不救?只怕在两面夹攻之下,睿亲王的悲剧,又要在我军身上上演了……”
  济尔哈朗于是以言语试探:“李将军孤守济南,不过一总兵尔,若能来我大清,我保你王爷之职,将军不见祖大寿、孔有德?”
  “你以为人人都像他们般贪生怕死吗?”李天齐仰天大笑起来:“纵然死在这济南城头,我亦是大明的好儿郎,济尔哈朗,来,来,来,李天齐人头在此,你这便拿了去吧!”
  济尔哈朗默然不语,观济南城良久,乃命撤兵。此次满清侵扰山东,各地均遭受重大损失,唯独济南未经一战,未死一人,只打出“江南军”旗号,便使济尔哈朗撤军,是为难得一见的战场奇迹。
  但战报传到朱斌耳朵里后,这位王爷只淡淡一笑:“你以为金虏是真的怕了我们?我看未必便是这样,他们其实和咱们一样,都是觉得决战的时机未到!”


  第237章 朕相信你
  “朕累了,朕真的累了!”
  崇祯喃喃地说道,他的神情有些麻木,他的身子看起来单薄瘦弱了很多,他的一双眼睛看起来空洞无物……
  “陛下,累了就好好地休息吧……”才说出了这句话,周后就已经哽咽着无法说出话来。
  “朕,朕怎么能休息啊……”崇祯疲惫地说道:“中原战场连连败绩,咱们又打输了松锦之战,十余万大明精锐就这么没了,眼看着金虏和流寇就要会师于北京了,这大明的江山,大明的江山就要毁在朕的手里啦!”
  “陛下……”太监王承恩走了进来,正想说话,见到崇祯的样子却又把话咽了回去。
  “说吧,又出什么事情了,说,说,尽管说来,朕都已经习惯了……”崇祯托着下巴说道。
  王承恩硬了硬头皮:“闯贼李自成,率几十万贼军挺进襄阳,守将左良玉望风而逃。李自成进入襄阳,分遣诸将占领夷陵、荆门、荆州、承天、潜江、常德、黄州、辰州、岳州等城。其后,以襄阳府为襄京,自称‘奉天倡义大元帅’……”
  “哦,又丢了那么多地方……”崇祯看起来居然毫无表情,甚至有些麻木地说道:“奉天倡义大元帅?李自成什么时候称‘朕’呢?咱们打不过金虏,连流寇也是越打越猛,打着打着居然帮流寇打出了个大元帅,嘿嘿,咱们的军队,真给朝廷长脸啊!”
  他的笑声让王承恩和周后感到了一阵阵的心酸。周后从侧面看着自己的丈夫,这位大明的皇上短短的几年间,让一个曾经英姿勃发的有为青年,现在看起来却如此的憔悴,看起来如此的苍老无助……
  她还记得当年的丈夫,喜好读书、写字,书法直逼欧阳询,有文有武,善于骑射,力挽强弓,每发必中。可这究竟是怎么了,怎么了……
  “老奴王承恩冒死进言!”王承恩忽然说道。
  崇祯看了这位亲信的太监一眼:“说吧,朕不会杀你的,朕身边已经没有多少人可以给朕杀了!”
  王承恩咬了咬牙,说道:“昔日朱由斌马踏中原,挥戈洛阳,杀得李自成丢盔弃甲,险些成为俘虏,至今闯贼想起朱由斌,心中尚是害怕。陛下何不再度启用朱由斌,以武英王的胸襟,必然会起江南精锐,与闯贼一决死战,稳定中原战局。而后再可命其兵法边关,假以时日,老奴相信武英王一定能够击败金虏!”
  “武英王的胸襟,是啊,他不像朕那么心胸狭隘……”
  见王承恩打了个哆嗦,崇祯笑了一下:
  “你别害怕,朕不会杀你的。其实,在朱由斌这事上,朕现在想来的确有作错的地方,朕也的确心中后悔。可朕不断启用那些被下到大牢里的官员,也坚决不用朱由斌,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见王承恩和周后茫然地摇了摇头,崇祯的嘴角居然露出了一丝微笑:“因为朕知道,以目前的这个局势,就算朱由斌来了,就算他能打败贼军,可必然也是两败俱伤。到那时,江南军这支咱们大明最后的精锐也丢了,还拿什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