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会员功能区: 您尚未登录,不能使用书架和书签功能! 您可以选择 『注册』 或 『登录』 来获取此功能! 喜欢本站记得-->『收藏到浏览器』
搜索电子书:
日排行 周排行月排行 总排行|日推荐 周推荐月推荐 总推荐|日收藏 周收藏月收藏 总收藏|字数排行 更新排行

中医古典小说人气周排行榜

134-幼科切要 |热度 18 | 中医古典 | 上传: 不言败 |更新时间:2017-03-20
书名:幼科切要作者:王锡鑫朝代:清年份:公元1644-1911年序属性:夫医者意也,谓以己之意迎合伊芳之病也。故善医者必待望闻问切而后详理开方,此古今一定不易之理也。盖幼稚小儿,天真浑噩,无识无知,肌肉莹澈,脉络分明。其病不过风寒暑湿燥火,饮食停聚而已,举目可见。岂如壮者之人或因酒色过度,或由思虑受伤之纷纭杂沓,难为措手哉。故观其面色,闻其啼声,即可知其病之所从来,与夫药之所宜用,而无毫厘或爽也。无如世之庸医,不察夫体属婴孩,一染微 ,并不细心体贴,概以惊风险剂投之,往往有误。不知实而误补,不过增病,虚而误攻,不可救药,故全生者少而垂毙者多矣。王君亚拙,医道高明,慈爱为怀,不殚劳瘁,合选古今方而斟之酌之,汇为一册。适予过访,蒙以见示。见其理精法密,指点亲切,较诸幼科所传方书,倍加详明透彻,亟劝其付诸枣... 
外科伤科汇纂 |热度 18 | 中医古典 | 上传: 理性的思索 |更新时间:2017-03-20
书名:伤科汇纂作者:胡廷光朝代:清年份:公元1808年凡例属性:余自先祖世业伤科,传至不佞,已三世矣。代以经济存心,不图蝇头微利。余稚幼时,子以《人子须知》一书授余不肖曰∶此书实为六经之羽翼,人伦之大道,欲尽人子之道者,从此始。是故不佞自垂髫以至弱冠,读书而外,并留心医学。讵知不才负罪良深,资禀愚钝,不克远绍宗功,显扬祖德,少壮之年,即召陟屺之悲。尝闻家藏医书,系先君子所录。手泽犹存。以是不揣鄙陋,节录伤科方药诸论,增附接骨入臼诸法,采珠探玉,集腋成裘,以继先志,如下凡例云∶一、伤科古无专门,附于疡医也。按周官云∶医师职掌四医∶疾医、疡医、食医、兽医疡医分掌四症∶肿疡、溃疡、金疡、折疡。而金疡者,即金刃之伤也;折疡者,即跌扑骨折之伤也。后有专其事者,或称正骨科,或称正体科。今即分列科门,总由损伤而成,故名之... 
516-临症验舌法 |热度 18 | 中医古典 | 上传: 你妹找1 |更新时间:2017-03-20
书名:临症验舌法作者:杨云峰朝代:清年份:公元1917年上卷临症以验舌为准统论属性:舌者,心之苗也。五脏六腑之大主,其气通于此,其窍开于此者也。查诸脏腑图,脾、肺、肝、肾,无不系根于心。核诸经络,考手足阴阳,无脉不通于舌,则知经络脏腑之病,不独伤寒发热,有苔可验,即凡内外杂症,亦无一不呈其形、着其色于舌,是以验舌一法,临症者不可不讲也。何从前以医名家者俱略焉,而仅于伤寒见诸金镜耶?余自弱冠,敬承家学,殚心医理,间尝从金镜三十六舌,逐一体验,其法殊多未合,疑而质诸先君子。先君子曰∶东庄不有云乎,金镜三十六舌,当参其意而勿泥其法,更有三十六舌之所未及者,须以意通之。予领先君子训,退而绎其所以其意当参,其法勿泥者,乃见东庄所云,真实获我心也。于是临症之下,于舌必看其形、审其色、合诸脉症,而有心得其秘焉。据舌以分虚实,而虚实不爽焉;据舌以分阴阳,... 
344-喉科集腋 |热度 18 | 中医古典 | 上传: 冰点沸点 |更新时间:2017-03-20
书名:喉科集腋作者:沈青芝朝代:清年份:公元1644-1911年小序属性:此卷为溧阳沈青芝先生所赠青芝具活人术与予交十年见其治疾无不应手而效喉科尤为擅长每询其法必有所选则唯应不肯以视予日者或谓予曰仆老矣仆之喉科一法非君所欲见而未得者乎因授余以此卷且曰仆之一生心血尽在于斯稽古以来喉症一科不乏奇方名论然皆有验有不验加以汗牛充楝好学之士欲窥门径而不得一失之偏为害匪细此卷所列论方皆出自师传或由古书及经历而得百试百验有益世者不少君曷公之同好俾初学人得以入门而高明者爱而指谬也时维x光绪辛已孟秋xx定远方燕昭伯融识于邗上寓圆之温翠轩x青芝自序属性:喉证之凶险者当针则针不可乱针当吐则吐不可妄吐性命攸关死生立见苟不识其标本而治之则祸不旋踵矣余细阅各大家喉科其凶险者不外喉痹喉风缠喉风白喉风烂喉痧阴虚喉咙等症死而不救者年年有之而旱荒尤甚乾隆五十四年秋间... 
658-医学传心录 |热度 18 | 中医古典 | 上传: 雨帆 |更新时间:2017-03-20
医学传心录编辑者 钱乐天 郭中元 孙桐轩    修订说明《医学传心录》原是中医大夫钱乐天生前所得的秘本,原书写于清道光年间,封面上载有"上海刘一仁"五字,从内容看,似是刘一仁所著。一九五四年曾由原河北省卫生工作者协会定名《中医捷径》内部出版,作为中医会员的学习材料,一九五八年原河北省中医研究所筹备处责成我们进行整理,并以原名《医学传心录》正式出版。本书内容为诊脉、汤头、本草、证治等。文多赋体歌决,简明扼要,便于诵记。其理论引证以经典为主,兼顾历代名家之长。取材简短,能使读者提纲挈领。但原本因传抄之故,差错很多,我们将论述引证,与原著进行了校对。书中古僻字句,或代以通俗字句,或加注解。汤头歌诀中的药名,用小字作了旁注。时方药味与原方有出入者,恐系作者临床经验,一律末加修改。有方无歌者,则补以汤头歌。当时我们虽然做了上述一些工作,但过于强调了保持原貌,对一些不妥的节段,末... 
377-客尘医话 |热度 18 | 中医古典 | 上传: 左思右想 |更新时间:2017-03-20
书名:客尘医话作者:讦寿乔朝代:清年份:公元1644-1911年序属性:岁庚申,薄游西冷,卖药葛仙岭下,青山寂历,丹灶空明,稚川有知,应亦笑人千古也。我友寿乔,幼耽绣虎,壮悔雕虫,宏景之阁三层,雁湖之水一曲,常日摊书,有时倚棹,寄身于材不材间,寓巧于元之元外,惜盈盈三十里,赏析为难,玉屑珠霏,空付停云落月中耳。岁龠初更,嘤鸣綦切,爰偕二三旧雨,访寿乔于一隅草堂,积雨新霁,空翠满庭,延伫既久,皓魄渐升,乃斟桂醑,载启瑶编,循环雒诵,沁入心脾,半生疑窦,一旦冰释。嘻,幸已,忆予与寿乔交,迄今垂二十余年矣,屈指故人如雪泉石帆梨谷诸君子,悉皆化为异物,而计然七荣,沈约一围,犹得鸿爪雪泥,一话当年陈迹,虽青青双鬓,渐复成丝,亦可见吾两人之长, 白木 术寻苓,未始非人间世大自在法也。二月初吉,寿乔将官广文,间云出... 
207-医门法律 |热度 18 | 中医古典 | 上传: 指环王 |更新时间:2017-03-20
书名:医门法律作者:喻昌朝代:清年份:公元1644-1911年自序属性:医之为道大矣,医之为任重矣。中上之医,千里百年,目未易觏;最上之医,天下古今,指未易屈。世之言医者何伙耶?恃聪明者,师心傲物,择焉不精,虽曰屡中,其失亦屡多。守门庭者,画焉不入,自窒死机,纵未败事,已咎在误时。工邪僻者,心粗识劣,骛险绝根,偶堕其术,已惨同婴刃。病者苦医之聚会盈庭,具曰予圣。浅者售;伪者售;圆滑者售;而以其身命为尝试。医者苦病之毫厘千里,动罹颠踬。方难凭;脉难凭;师传难凭;而以人之身命为尝试。所以人之有生,水火、刀兵、禽兽、王法所伤残,不若疾厄之广。人之有死,夭魔、外道、饿鬼、畜类之苦趣,不若地狱之惨。医以心之不明,术之不明,习为格套,牢笼病者。遂至举世共成一大格套,遮天蔽日,造出地狱,遍满铁围山... 
677-诊余举隅录 |热度 18 | 中医古典 | 上传: 车水马龙01 |更新时间:2017-03-20
   诊余举隅录  提要本书二卷,清阳湖陈匊生著。名曰诊余举隅者,因读其一案,即可贯通或因寒、或因热,或因虚、或因实之同证各病,所谓举一隅,反以三是也。原书虽有活字本,印行不多,允宜广传。陈叙吾宗匊生,以医国之才,守传家之学,脉审枢阖,术受奇胲,垣见一方,争饮上池之水,月为千轴,不私禁要之书,以为两汉意旉。初非信史,三家俞矫,仅属寓言,丹溪辨疑,尚乖通元之旨,高阳伪托,益损叔和之真,非出手编,孰抒心得,于是观缕往迹,昭示来兹,凡夫诊脉处剂之宜,泻下温中之辨,靡不拘元提要,剖毫析芒,本布帛菽粟之言,阐金匮玉机之蕴,将以发挥名理,启导愚蒙,任举一隅,皆贤三反,登之梨枣,将为寿世之谋,辱在枌愉,许附赠言之义,允颐觕知药性,罕读方书,曩在春明,尝婴末疾,赖君和缓,起我膏盲,遂解带以写诚,益推襟而送抱,习闻绪论,具识洲衷。君每诵孙真人之言曰:胆欲大而心欲小,知欲圆而行欲方。... 
499-金匮要略方论 |热度 18 | 中医古典 | 上传: 披荆斩棘 |更新时间:2017-03-20
书名:金匮要略方论作者:张仲景朝代:汉年份:公元219年卷上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属性:1.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王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行;金气不行,则肝气盛,则肝自愈。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经曰∶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是其义也。余脏准此。2.夫人秉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复舟。若五脏元贞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千般 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 
505-诊家枢要 |热度 18 | 中医古典 | 上传: 冰点沸点 |更新时间:2017-03-20
书名:诊家枢要作者:滑寿朝代:元年份:公元1359年序属性:天下之事。统之有宗。会之有元。言简而尽。事核而当。斯为至矣。百家者流。莫大于医。医莫先于脉。浮沉之不同。迟数之反类。曰阴曰阳。曰表曰里。抑亦以对待而为名象焉。有名象而有统会矣。高阳生之七表八里九道。盖凿凿也。求脉之明。为脉之晦。或者曰。脉之道大矣。古人之言亦伙矣。犹惧弗及。而欲以此统会该之。不既太简乎。呜呼。至微者脉之理。而名象着焉。统会寓焉。观其会通。以知其典礼。君子之能事也。由是而推之。则溯流穷源。因此识彼。诸家之全。亦无遗珠之憾矣。脉象大旨属性:脉者气血之先也。气血盛则脉盛。气血衰则脉衰。气血热则脉数。气血寒则脉迟。气血微则脉弱。气血平则脉治。又长人脉长。短人脉短。性急人脉急。性缓人脉缓。左大顺男。右大顺女。男子尺脉常弱。女子尺脉常盛。此皆其常也。... 
656-类证普济本事方续集 |热度 18 | 中医古典 | 上传: 嘟嘟 |更新时间:2017-03-20
类证普济本事方续集《本事方续集》提要《本事方续集》十卷,宋·许叔微先生著。市上流传先生所著《本事方》十卷,为清·叶天士研究医学得力之书。惟《续集》十卷吾国素无传本,且未见著于各家书目,因之吾医绝未知有是书。本社主任裘君吉生得日本刻本而藏之,所谓礼失求诸野,洵不诬也。其间所载各方,较《初集》十卷中尤为详备。此种秘笈,凡吾医家必欲鉴赏之心人人所同。特翻印,以饷同道之搜求遗著者。类证普济本事方续集卷一治诸虚进食生血气并论夫人禀阴阳、五行、运气、荣卫而保全其身一,凡身中或有毫杪疾患无非因脏腑虚冷,脏腑虚冷则荣卫不调,荣卫不调则疾生矣。又况虚冷之极又能生其虚阳,或手足腰肾及眼目口齿三焦六腑值病之亟则各能死人。且如左右手三阳三阴十二经脉,皆须用有胃气或加之有疾,而无胃气者不问病之轻重,不救。何谓须用有胃气缘胃受谷气,谷气生则能生气血,气血壮则荣卫不衰,荣卫不衰则病自去矣。如... 
郝万山讲伤寒论20~29 |热度 18 | 中医古典 | 上传: 曾氏六合网 |更新时间:2017-03-20
郝万山讲伤寒论(第20讲-第29讲)第20讲太阳蓄水证(2)太阳蓄水证概说大家好,我们接着上次课,来谈五苓散的适应证,也就是太阳蓄水证的原文。我们现在打开讲义第66页,看原文的第72条,“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这是太阳表证,发汗后,也许是汗不得法,余邪未尽,导致了邪气循经入里,影响了膀胱的气化,膀胱气化不利,津液不能输布上承,因此出现了烦渴。因为它口渴,上面津液缺乏,所以它就相应的就出现了心烦,同时脉浮而数,这是表邪没有完全解除的表现,外有表邪,内有蓄水,因此用五苓散来治疗。下面看第74条,“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太阳中风证有发热,到了六七天没有好,出现了心烦这样的里证,“有表里证”。表证就是太阳表证,它的临床表现有前面的发热。里证呢?除了刚才提到的烦之外,还有“渴欲饮水,水入则吐,名曰水逆”。之所以有渴欲饮水的这种里证,是因为膀胱气化不利,津液不能化生... 
共1565本 当前第124/131页 << < 121 122 123 124125 126 127 128 129 130 > >>